索 引 號 | 640400001/2023-00087 | 發文時間 | 2023-08-28 |
發布機構 | 固原市政府辦 | 文 號 |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有效性 | 有效 |
標 題: | 固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耕地保護工作的通知 |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派出機構、直屬事業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耕地保護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加強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促進形成保護更加有力、執行更加順暢、管理更加高效的耕地保護新格局。依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發〔2023〕1號)、《中共中央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中發〔2017〕4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的通知》(國辦發明電〔2020〕24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國辦發〔2020〕44號)等文件精神,現就進一步加強全市耕地保護工作相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耕地保護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強化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意識,落實“黨政同責、一票否決、終身追責”要求,壓緊壓實各級保護主體責任,牢固樹立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意識、法律意識和全民參與意識,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全面提升耕地質量,構建耕地保護工作新機制,確保全市耕地保有量持續穩定在487.21萬畝以上,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持續穩定在401.59萬畝以上,耕地質量逐步提升,耕作環境明顯改善。
二、主要任務
(一)充分發揮國土空間規劃管控作用。嚴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成果。依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科學編制各類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優化國土空間布局,促進資源合理集聚,引導各類建設項目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建立健全國土空間規劃用途管制和監管機制,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局、生態環境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二)全面加強耕地用途管制。強化耕地建設用途管制,遏制“非農化”。堅決遏制違規占用耕地綠化造林、占用耕地超標準建設綠色通道、違規占用耕地挖田造湖、挖湖造景、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擴大自然保護地、違規占用耕地從事非農建設、違法違規批地用地等“非農化”行為。強化耕地農業用途管制,防止“非糧化”。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糧食、油料、蔬菜等農產品生產。嚴格管控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種植非糧食作物、占用耕地發展林果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挖塘養魚、閑置荒蕪耕地、已建成高標準農田調整為非耕地等“非糧化”行為。堅決制止破壞耕地耕作條件的行為,及時調整不符合耕地“非糧化”要求的農業扶持政策。加強土地經營權流轉(租賃)監管,嚴禁借租賃流轉之名擅自改變耕地用途。引導新發展林果業上山上坡,避免與糧爭地。對撂荒的耕地,鄉(鎮)政府要及時采取流轉、代耕、代種等措施恢復耕種。(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三)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已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用途。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建設項目難以避讓的,必須對占用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補劃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嚴格論證,按程序報批。結合日常監測和年度國土變更調查,全面掌握本區域內永久基本農田利用狀況,及時處置違法違規行為。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占用補劃責任,經依法批準,按照數量不減、質量不降、布局穩定原則,在可以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上落實永久基本農田補劃任務。(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交通運輸局、水務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四)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嚴格落實“先補后占、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及“占水田補水田”的要求。非農建設占用耕地的必須依法履行補充耕地義務,無法自行補充的,要足額繳納耕地開墾費。(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財政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五)多途徑落實補充耕地任務。統籌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復墾,拓寬補充耕地途徑。統籌整合耕地開墾費、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等各類資金,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經營主體或個人投資參與補充耕地建設,多渠道落實補充耕地任務。(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局、水務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六)加強補充耕地驗收和后期管護。對新增補充耕地全程監管,規范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竣工驗收。項目驗收合格后,要及時在年度國土變更調查中進行地類變更,不斷強化補充耕地移交和后期管護,鄉(鎮)和村集體要自覺落實各類耕地管護主體責任,確保補充耕地持續耕種。(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七)嚴格落實耕地“進出平衡”制度。按照自治區耕地“進出平衡”管理要求,強化一般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和農業設施建設用地日常監管。按照“以進定出、先進后出、進大于出”的原則,落實耕地“進出平衡”,確??梢蚤L期穩定利用的耕地不減少。各縣(區)人民政府要組織編制年度耕地進出平衡方案,明確耕地與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和農業設施用地進出轉換的規模、布局、時序等,確保耕地年度進出平衡。加強耕地進出平衡落實情況的檢查,確保農業結構調整不影響耕地保護任務落實。(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八)提高節約集約高效用地水平。充分發揮土地供應調控作用,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用足用活用好差別化土地供應政策,鼓勵各類建設項目優先使用批而未供土地,落實土地使用標準控制制度,推廣應用節地技術和節地模式。開展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低效用地再開發”“低效工業用地清理整治”,統籌安排新增和存量建設用地。嚴格落實建設用地“增存掛鉤”機制,研究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要素分配規則,倒逼存量建設用地盤活利用。(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固原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各縣<區>人民政府)
(九)推進耕地質量提升和保護。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將自治區下達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落實到位,統一建設標準、統一上圖入庫、統一監管考核。加強高標準農田后期管護,按照“誰使用、誰管護、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落實高標準農田基礎設施管護責任。全面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推進建設占用耕地耕作層剝離再利用。推廣機械深翻、增施有機肥、秸稈還田、種植綠肥等耕地質量提升技術,持續提升地力。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有效提高耕地產能。開展耕地質量等級年度監測評價,強化耕地質量評價成果應用。(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財政局、自然資源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十)落實耕地保護網格化監管職責。充分發揮鄉村日常監管作用,開展耕地保護網格化管理,建立“市級統籌、縣(區)主責、鄉(鎮)主抓、村組落實”的耕地保護監管機制,筑牢市、縣(區)、鄉(鎮)、村和村民小組五級監管網格,依照行政管轄和土地權屬,落實屬地管理、分級保護、全面覆蓋、網格監管制度,逐級夯實保護責任,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負責。(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十一)嚴肅處置違法違規占用耕地行為。壓緊壓實屬地責任,加大執法力度,結合自然資源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和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專項整治,堅決遏制新增違法違規占用耕地行為。對“頂風作案”的,依法依規嚴厲查處,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對歷史遺留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問題,根據實際情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分析原因,根據時間節點,明確政策界限、范圍,依法依規穩妥審慎處理。(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十二)建立耕地保護執法長效機制。健全違法違規用地舉報線索處理機制,規范線索接收范圍和轉辦督辦方式,壓實耕地保護責任。嚴肅追究失職失責部門(單位)和人員的責任,及時向紀檢監察機關移送問題線索。落實行刑銜接機制,及時移交違法占用耕地線索,加大對破壞耕地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升監管能力和水平。(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公安局,各縣<區>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市直相關部門(單位)要充分認識耕地保護工作的嚴峻性和復雜性,切實增強保護耕地的責任意識,建立健全耕地保護工作機制,成立耕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組織部門力量、加強統籌協調,強化上下聯動、部門協同,形成耕地保護合力。
(二)加強資金保障。各縣(區)要統籌使用多層級、多領域財政資金開展耕地保護建設,爭取自治區資金投入為主、縣(區)人民政府配套資金為輔的財政資金投入方式,積極引導和規范社會資本投入,加大金融資金支持,保障耕地保護資金需求。
(三)加強監督考核。各縣(區)要完善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加強對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耕地占補平衡和進出平衡等落實情況的檢查考核,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考核獎勵和問責制度。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干部實績考核、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領導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重要內容。
(四)加強宣傳引導。各縣(區)、市直相關部門(單位)借助新聞媒體、互聯網平臺等加強耕地保護宣傳,發揮警示教育作用,抓典型、樹典型,以案說法、以案警示,利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各級干部群眾依法依規用地,督促各級各部門認真履職盡責、依法依規用地、切實保護耕地,共同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行為,在全社會營造嚴格保護耕地、堅守糧食安全底線的良好氛圍。
固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8月28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下載: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主辦:固原市人民政府????承辦:固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運行管理:固原市電子政務中心
電話:(0954)2088900 電子信箱:gysdzzw@126.com
寧ICP備19000827號-3????網站標識碼:6404000021????寧公網安備64040202000006號